明朝天寿山皇陵,经考证为王贤、王侃、马文素
来源:杨公堪舆古风水研究学院作者:黄麟堪舆风水结善2022-04-24 06:22
明朝天寿山皇陵,经考证为王贤、王侃、马文素等人卜选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
网上很多资料认为是廖均卿一个人卜选的,这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永乐五年,长陵卜选开始筹备,永乐七年,永乐皇帝,亲自正式定址在天寿山陵区,为举人王贤、知县王侃、给事中马文素等人推荐,永乐皇帝亲自拍板。核心技术,不是民间地理出自民间地理先生,民间地理先生,只是被征求意见而已。
参与选址的人员有:礼部官员、钦天监官、工部官员、其他内外官员、风水术士及精通风水术的官员,有时甚至皇帝也会参与到选址的过程中来。永乐十一年二月丙寅,葬仁孝皇后于长陵。
明长陵,为精通地理的卜陵官员王贤、王侃、马文素等人推荐,永乐皇帝亲自拍板,决定的。
明朝天寿山首陵之长陵,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四山拱位,穴法天然,夺天下之正气,为万世之鸿基。延续了明朝朱氏三百年的家业。
礼部尚书赵讧,精通地理,负责主持大局。同时征调朝廷和民间精通地理的官员和阴阳人,一共12人,分别是:
鄢陵教谕王贤、太子少师姚广孝、丰城知县王侃、给事中马文素、五官灵台郎吴永、阴阳训术曾从政、阴阳人刘玉渊、阴阳人廖均卿、阴阳人游朝宗、僧人中山夅、衢州宝陀庵住僧非幻和尚等12人。
遍查史料,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是:
王贤、王侃和马文素为主,吴永、曾从政、刘玉渊等人提过一些重要意见。游朝宗、中山夅、非幻和尚、廖均卿等人参与。
当时12个风水师,各自卜选了很多宝地,其中山东宁贤的举人王贤,卜选的天寿山皇陵,被永乐皇帝看中。南京刑部主事蒋一葵编著的《长安客话》,明确记载,天寿山皇陵选址,是王贤卜选的,后来王贤官升正一品。后来朝廷也比较中意天寿山陵寝,所以12个地理先生,全部都去提意见了。
王贤,男,字惟善,明朝大臣。山东宁阳人。举人出身,精通地理技术,授鄢陵教谕,卜选的天寿山皇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明成祖选皇陵吉地,王贤集众家之长,用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山川地貌合一说绘成吉地图,很合永乐皇帝的心意。皇帝命王贤监造皇陵,用时三年,皇陵建成,成祖皇帝十分满意,擢升户部给事中,正七品。后授光禄寺少卿(从四品)、顺天府尹(正三品)。
为官不畏权贵,执法严明,多行善政,吏民爱戴。任职长达十五年,至七十三岁才得致仕。英宗曾赞叹说:“府尹如贤者,何可得哉!”
后英宗皇帝下诏,将王贤封为中奉大夫,从二品。
明所有史书,没有关于廖均卿卜选皇陵的记载,而反复出现的是王贤。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撰写《水东日记》记载:天寿山陵区,为王贤卜选
《水东日记》,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撰写,叶盛(1420 ~1474 ),是吏部副长官,从二品的朝廷要员。
其书成于淞水之东,名为《水东日记》。此书长于记事,核古综今,关诸军国,号为通博。此书主要记述明代前期典章制度,轶闻逸事,以及诗文、书扎、奏议等,还有宋元文人学者的行事及其碑铭、墓志之类。由于作者久居官场,谙于旧典,留心掌故,且多为其耳闻目睹之实,故所记较确实,可供研究文史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