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杨公地理”金招牌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黄麟小博士作者:江西于都杨公风水2019-04-14 16:05
擦亮“杨公地理”金招牌
杨筠松
——人文环境设计师
[续前]
第五篇 擦亮“杨公地理”金招牌
当今世界已进入“低碳”革命时期,“低碳”人居环境,寄望于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引导。对此,必须摒弃对杨筠松“地理文化”的“异化”现象,要认真领会杨筠松“地理文化”真谛精髓,揭除盖在“杨公文化”头上的神秘面纱,擦亮杨筠松“地理文化”金招牌,为走进“低碳”人居作出努力。
1. 摒弃“地理文化”中的“三俗”之风
香港中银大厦“风水风波”的反思 1989年竣工,1990年启用的香港中银大厦,是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设计,高达351米总共有70层的中银香港总部,是香港第三高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图纸出来后,中国银行给贝聿铭发去电报,对大厦的立面展现的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形钢架深表忧虑。因为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只有罪犯的名字上才打“X”形的大叉。最后贝聿铭十分精细地把“X”横向架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卍”万字符的形象,这才皆大欢喜。
这个故事在“风水界”引以为荣,四处宣扬中国“风水”的魔力。实质上这是中国“风水”的“庸俗”表现。自命不凡的风水师游说“X”符号注定是“遭殃”,如同罪犯的名字上打“X”,要在人间“消失”,意味着走向死亡。可是,数学中的“X”符号是代表着乘法的标识。“乘”就是翻番,也就是“2×2=4,4×4=16”。正如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将中银大厦形容为雨后春笋,本来就是很好的理念,却被那些所谓的“风水大师”所赫倒,把暴露在外的部分“X”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卍”万字符的形象。何曾想到,那个万字符号“卍”正是希特勒纳粹党的党徽标志。无论佛教中的吉祥符号卍”,还是希特勒纳粹党的党徽“卍”,其代表意义都不能运用到建筑文化中来,这种以“符号崇拜”来设计人居建筑,这是“风水文化”的“三俗”在人居建筑中的典型表现。
香港中银大厦
南方×市政府大楼的“风水”笑话 一位研究““玄空风水”的先生,以所谓“地利”、“凶煞”为由,入手改变南方×市政府的“风水”。原市政府大楼后有一泓水塘,门前又是一条大路直冲而来,形成了后无靠山,根基不稳,“水射门庭”的局势,“开荒牛”城市雕塑又困于市府大院之中,据说这种“风水”致使此前几任主要市领导的结局都不尽如人意。后来这位“玄空风水”先生,把水塘填了改成一座假山,把直冲大门的来路分为两岔,东进西出,把“开荒牛”雕塑移至院外,改变了“风水”布局,市领导的结局会顺畅了。
可是,“玄空风水”先生的“风水”杰作太不争气。2009年6月8日,该市政府一名重要官员,被称为“低调黑马”却“高调落马”,成为该市改革开放以来“重量级官员”现丑的头号新闻。这条新闻出来后20天光景,6月30日,一位自命为“易经风水大师”,在他的网站上发布“先知先觉”预测信息:“新市政府的大门向北。北属水。现在地球行艮运,艮为土,大门最怕大运克之。今年是己丑年,也是土,大门又怕流年克之。今年五黄煞在北方,五黄煞是土,正克市政府大门。五黄煞主五件大事。新市政府还会有不利之事发生,犯罪之人,也不是一个人,还会有其他官员。”这椿“风水”故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所谓改造“风水”,单靠造一座假山、分岔两条路、移动一座“开荒牛”,弄上一些“点缀”就算是改造了“风水”,可以使“市领导的结局就顺畅了”,纯粹是故弄玄虚。二是自圆其说,充当事后诸葛亮。原先砌了山、分了路、移了牛后,大肆鼓噪市府领导再不会出现“结局不尽如人意”,当市府领导刚刚“落马”,就说这是“风水”注定了的“黄煞”。简直是左右逢源“庸俗”“献媚”之风。
开荒牛(雕塑)
人造“风水”观光旅游 当今建“度假山庄” 搞“绿色旅游”,成为构筑“低碳”生活时尚。构建中一般都讲究“风水”摆设,必定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并且要“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其意境是:背倚连绵山脉为屏;前临平原,两侧水流曲折回环;左右护山环抱,山上林木葱郁。但建筑商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枯竭”状况,只好搬运石头垒“青龙”,驾驶推土机堆“白虎”,筑道屏风当“朱雀”,钢筋水泥树植在后山是“玄武”(树叶、红花则用塑料制作),“明堂”前面开条路(有的风水先生把城市的道路当作“水”,屋脊当作“龙”),也算“水流曲折回环转”。有的景点为了构造“瀑布”,采取建三级电灌站的办法,一级一级将河里的水抽上山顶,再从山顶上倾注而下,造一个如同庐山三叠泉“瀑布”,冠称为“江南第一瀑”。这种“作秀风水”对构筑“低碳”生活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种“三俗”风水操作,在杨筠松地理文化原著中,根本没有表述,都是后来一些所谓的“风水大师”创新发明,是当今中国“风水”宣传中的陋习。
2. 杨筠松“地理文化”不是“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算命”、“看相”、“卜卦”不属“杨公文化”范畴 当今社会上众多的算命、卜卦、拆字、写流年、做香火、摆道场,为宝宝起名、成人改名 、企业选名、指点婚姻……等,均挂着“杨公风水”的招牌,把“升官发财”、“化解情敌”、“预测胎儿性别”、“五行疾病与脏腑”等纳入“杨公”地理的范畴,把“杨公风水”的功能升格到可以无稽之谈。
还有的所谓“玄空风水师”可以随时将变易的时间配合舍宅的方位、形势,便立即判断这间宅舍的吉凶好坏,与宅内人的种种际遇,声称掌握了“飞星之道”“九宮飞星”和“三元玄空”的“术数”,不仅能习远其用,且标榜独造其精。
诸如命理、卜卦、预测、改名等“术数”,本文不评说其属于“迷信”还是“科学”,也不议论其具有何等实用价值,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杨筠松“地理文化”内涵不包括“命理学”、“预测学”和“流年学”等内容。
杨筠松“地理文化”不是“风水文化” 有人撰文阐述杨筠松步入过“佛门”,修炼过“道士”,是继承郭璞的“风水大师”,这是一种谬传。晋朝的郭璞为“风水”下过定义,在其名著《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之术即是相墓之术。到了唐朝,“相宅”和“相墓”术进入一个兴旺时期,出现众多派别,东南地区分出福建和江西两派,概括为两种理论派别:形法和理法。
形法,又称峦头。形法主要从地形的自然形态上观察“龙”之吉凶顺逆,理论基础是《撼龙经》《疑龙经》,称为“地理文化”,是推导相宅佳地的重要依据,此派称谓“江西派”,公认始祖为杨筠松(杨救贫)。
理法,主要承袭福建派,注重罗盘的使用,理论基础是八卦、十二支、天星、五行学说等。理法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术语完全脱离了具体含义,因而艰涩(se)难懂,并以“风水”冠名,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走上了“神坛”。
追溯历史,在杨筠松那个年代,并没有出现“风水”这一概念,《四库全书》中所涉及到杨筠松“地理”方面的著作,几乎没有“风水”一词。杨筠松(杨救贫)生前活动的江西赣州,当地人自古以来称“坟墓”为“风水”,百姓家作“风水”就是作“坟墓”,久远年代称“风水宝地”一般是指阴宅而言。明清以后,社会上的一些巫师、神汉,借助杨筠松地理宗师的声誉,把那神化的“风水”冠以“杨公风水”,从而将杨筠松(杨救贫)的地理堪舆演变为被众人唾骂的“迷信”“糟粕”。
当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风水师”为了便于走向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以“杨公文化”为旗号,把卜卦、算命、写流年、改姓名、选吉日等编制成数码程序,进入电脑操作。只要你输入“生庚八字”或相关信息,瞬间就“算”出了你所需要的“风水”卦辞。声称可以破译人的生命规律,剖析你的命运“密码”,被称作是一门高尖端的“风水术”。难怪有人说:“社会织成了一张无所不在的命运之网,构成这张网的经纬线就是闪闪发光的金钱。”利用“杨公文化”招牌“攒钱”,这是“异化”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的十二级台风。
公墓一角
杨筠松“地理文化”不是卜卦占术 杨筠松地理文化运用《易经》哲理,达到人与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天象等形成和谐互助的关系,它不是《易经》的分支门类,对《易经》中的八卦卜算,在杨筠松地理文化中没有具体运用。他采取《易经》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贯注在地理文化理念中。现在社会上冒出所谓“易经风水”的名称,把“占卜”与“风水”结合起来,由此标榜其“博大精深”“无所不能”,这是一个骗局。
孔子是《易经》“人更三圣”之一,他将《易经》发展成为非常严肃的哲学,而不是“相术”。他在《论语·子路》说道:“不占而巳矣”,表示《易经》中的“卦”,没有必要凡事都“占卜”或先“占卜”后办事,只能将“卦辞”当作筹划的谋略、办事的导向。例如:“萃卦”的卦辞中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儒家创立的学说。提倡“慎终追远”可以教化民众,使“民德归厚”,从而为实现“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的道德基础。“慎终追远”是杨筠松地理文化理念之精粹。
“愼终”一方面指对老人“终”之前的关怀赡养,即“生,事之以礼”,这是中国人的“美德文化”。另一方面是指对老人“终”之后的安置,即“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对于生者来讲,通过对逝者的追思,使情感得到自然合理的表达,同时将逝者善性的一面永远的传承下去,长此以往,我们的民风自然淳厚,社会将更加和谐。
“慎终追远”是杨筠松(救贫)创立的“赣派”“地理文化”的核心,但不同于“风水师”所宣扬的那种冥冥之中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子孙繁衍、家族兴衰,甚至死生寿夭、穷通得失、货殖营利、科场中举等等,与“杨公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的“怪诞”东西。
3. 继承杨救贫“救贫”精神,摒弃将“杨公”招牌变成敛财的工具
“杨公”原名杨筠松,由于他在民间为百姓建房堪址、点穴、定位、布局是不收费的,以“地理文化”进行“扶贫济困”,受到广大百姓的赞赏,称他为“救贫仙人”,在赣南农村百姓中,知道“杨筠松”的不多,而“杨救贫”的名字却家喻户晓。
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打着“杨公风水”或“杨筠松文化”的牌子,在民间百姓中收费敛财,根本违背了杨筠松“地理文化”的“初心”。
科学的基础是客观事实,迷信的基础是主观感情。杨筠松“地理文化”不是一门科学,但它是科学发展的成果。将杨筠松“地理文化”运用于“低碳”人居建筑,贯彻在“慎终追远”的社会道德之中,需要撇开异化“杨公文化”的羁绊,澄清“污秽”杨筠松“地理文化”的浊流,为擦亮具有中国特色的“杨公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招牌,作出应有的努力。
今年农历三月初八(公历四月十二日)即将到来,特撰此文,表示对“杨公”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