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雍正泰陵选址的全过程,以及参与卜选的地
来源:杨公堪舆古风水研究学院作者:黄麟堪舆风水结善2022-04-27 11:34
再论雍正泰陵选址的全过程,以及参与卜选的地理人员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八月十九日动工修建雍正的万年吉地,工程持续到乾隆元年九月才完成。
历时8年,耗用工银240万两。泰陵建筑大体与孝陵相同,根据地势建造的陵园,规模没有孝陵大,南北长2500米,不及孝陵一半。
笔者早年在北京市古建园林研究院工作,长期酷爱研究皇陵建筑和皇家地理,自2005年起,到现在,笔者曾经先后十一次去清西陵,研究地理,对清西陵周围的每一片山水,每一个山岗,每一条沟河,都走过,都仔细研究过。每一次去,都要去雍正的泰陵转一圈,研究其地理规律。
同行去过考察的徒弟有:陈文、朱江、戴饮浊、王洪超、罗璟、姬常勇、梁敬南、林敏等人。
正看泰陵的方城明楼和前面的石五供
清西陵之雍正泰陵和泰陵妃园寝的主要卜选人是:
怡亲王允祥、福建总督高其倬、户部主事管志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仍兼理钦天监监正事钦天监监正明图、户部员外郎衔任兼钦天监左监副任择善、内务府郎中海望、内务府郎中保德等人。
其他参与的精通地理的大臣:兵部侍郎傅鼐、总兵官许国桂、陕西澄城知县举人崔辅鼎、秀才马元锡、秀才吴立、雍正二年进士艾芳等人。
参与的地理先生,全是文人出身的文官、武将,这些人精通地理技术。所有地势选址都是以形峦为主。奏折中提到的立向分金技术,全是三合技术,对不合三合的情况,不强求,不改向,都是采用三合的分金技术而已。
很多职业职业地理先生,不能理解,为什么朝廷会相信文人官员,不信任职业地理先生。主要原因是民间职业地理先生,多数都是神神叨叨,一旦离开神秘,离开他的那个简单的分金,或者祖传秘诀,发现啥也没有,全是假大空。
部分地理先生,一直以为文官看地理,是凑热闹,干活的依然是职业地理先生,这是严重错误的。文人出身的地理先生,其眼力和见识远高于职业地理先生。职业地理先生,由于文化太差,其实地位非常低的,常常就是一个简单的秘诀,哄骗老百姓而已。
其中九凤朝阳山的卜陵官员,主要是:
怡亲王允祥、钦天监监正明图,会同兵部侍郎傅鼐(精通地理的武将)、总兵官许国桂(精通地理的武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仍兼理钦天监监正事钦天监监正明图、总兵官许国桂、陕西澄城知县举人崔辅鼎、秀才马元锡、秀才吴立、雍正二年进士艾芳等。
其中易州太平峪的卜陵官员,主要是:
怡亲王允祥、福建总督高其倬、户部主事管志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仍兼理钦天监监正事钦天监监正明图、户部员外郎衔任兼钦天监左监副任择善、内务府郎中海望、内务府郎中保德等人。
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命怡亲王允祥着手办理陵寝事务。
雍正三年初,雍正曾命钦天监监正明图面奉谕旨,会同兵部侍郎傅鼐、总兵官许国桂,带领相关人员前往遵化州等处相度吉地,最后相中遵化的九凤朝阳山。
一个多月后,明图等一行从遵化州回京向雍正帝复奏相度吉地之事。
据《工科史书》等原始档案记载:
钦天监监正明图面奉谕旨,会同兵部侍郎傅鼐(精通地理的武将)、总兵官许国桂(精通地理的武将),带领相关人员前往遵化州等处相度吉地,众人在沿长城一线的东陵孝陵、景陵旁边的马兰关、平顶山、鲇鱼关、大安口、冷嘴头、沙坡峪、罗文峪、甘家峪、马蹄峪等处卜择吉地,没有发现相宜的营建之处。后来选择了遵化州之东的九凤朝阳山(现遵化市侯家寨乡境内),离孝陵、景陵不远,和雍正帝的初意相符合。
雍正四年二月初五,明图在上奏雍正的奏折中提到:
雍正三年二月臣,奉命率领相度官等,前往遵化州地方看得九凤朝阳山吉地。
《礼部尚书赖都等奏请钦点勘测地形官员折》
礼部尚书赖都,等向雍正帝奏请:由钦天监勘测地形,分订禁令,择卜吉日,设立红桩;诸项工程事项,交付工部,查例具奏。奉旨:依议。九月二十日,礼部等开列应遣大臣等职名,奏请钦点,包括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赛、领侍卫内大臣马武,大学士马齐、嵩祝,以及八旗各都统,吏部、礼部、兵部、刑部、理藩院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
雍正帝朱批:著派嵩祝、李永绍、傅鼐等前去。
雍正四年正月初七日,怡亲王允祥传雍正谕旨:着许国桂、李楠等往遵化州看九凤朝阳吉地。
怡亲王允祥传旨命明图,同副都统许国桂、李楠、崔辅鼎、任择善、马元锡、吴立、艾芳等,于正月十日起身,前往遵化相度九凤朝阳山吉地。至二十二日,详审仔细斟酌。
雍正五年,高其倬进京,由怡亲王带领相度九凤朝阳山。随即高其倬回任福建总督。
同时在江浙一带看风水的江西秀才管志宁被召到京,也被派往相度九凤朝阳山,朝廷特授他为户部主事。雍正五年冬,管志宁告假回籍。雍正六年二月,管志宁再度来京,相度九凤朝阳山,易州贤德庄等地。
雍正五年四月的二十八日,怡亲王上奏,将九凤朝阳山的有关细节情况向皇帝作了奏报,用针批示∶
将此所奏之地交与钦天监备记档案并行文该地方官不时巡查防护,禁止伐木挖掘及诸所毁碍之事。田地仍许照常播种,毋得拦阻,有妨农业。
不久,九凤朝阳山就被正式确定为万年吉地。
采办木植、灰斤、砖块等建陵材料的事项,随即加紧进行。仅遵化州就令铺户承办九凤朝阳山吉地所用的沙城砖70 万块、沙滚子砖 50 万块、尺七方砖750 块。金砖由江苏烧造,楠木山江南、浙江、湖广、广东采办,杉木由江南、浙江、湖广、江西采办。铁梨木采自广东。澄鉴砖由山东烧造。
雍正六年,雍正下旨,让怡亲王传旨,令管志宁到福建与高其倬当面讲论,然后由高其倬上奏结论。
雍正六年,六月二十四日,雍正命管志宁,于立秋后驰驿前赴福建。
雍正六年,雍正六年闰七月二十七日,高其倬接奉怡亲王谕:
前者五凤朝阳山万年吉地,经总督看过,嗣有江西管志宁看后,有旨意问过总督,总督亦曾奏过,虽然奏过,尚有未明白处。
总督还是明理之人,若人之言不是,决不附和以为是,若人所言有理,亦决不胶执己见而以为不是,彼此讲究明白,方于事有益。况此事甚大,令本府带信与总督。事完之后,总督即明白具奏,令管志宁驰驿回京 。
雍正六年,九月初七,管志宁到达福建,高其倬不但与之考论十余次,为验证管志宁的堪舆理论,高其倬还令其现场指证十余处。两人还一同到福建一家出了五名尚书的坟地进行现场查验。
雍正六年十一月初五日,高其倬同日连上两道密折:
一折是《高其倬为五凤朝阳山吉地愚昧所见并管志宁学力所到之所事》,为高其倬考校管志宁的地理学问和眼力。
文章提到管志宁的技术,主要是研究宋朝国师《望龙经》等,其师傅是明朝的雪庵和尚。
另一折是《高其倬奏为五凤朝阳山吉地事》,为高其倬与管志宁两人,反复推敲五凤朝阳山(也叫九凤朝阳山)的基本结论。
奏折原文如下:
(1)、《高其倬为五凤朝阳山吉地愚昧所见并管志宁学力所到之所事》
雍正七年下半年,九凤朝阳山吉地工程破土兴工,穴中之土,发现含有大量的沙石。雍正又命精通风水的大臣,对九凤朝阳山吉地再次详加相度,最后结论是废弃此地,重新寻找宝地。
雍正七年二月初八日,《福建总督高其倬奏谢格外天恩不加严谴罪愆折》。御批提到:
今岁秋冬间,朕看刘世明若妥协,地方无事,意欲着你来,同管志宁商酌吉地风水之事,再面加训谕汝。但尚未定,临期候旨行。
雍正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雍正皇帝在《钦差吏部左侍郎史贻直奏谢特命署福建总督并报自杭州起身回闽折》御批,告诉史贻直:
福建总督高其倬着于闰七月初十内外起身来京陛见。高其倬未起身之先,可将地方事务一一与史贻直详悉说明,暂令协同办理;高其倬起身之后,着史贻直署理福建总督印务,俟高其倬回任,史贻直来京。史贻直接到谕旨后折返福建。
刘世明时任福建巡抚,雍正帝初步考虑让他署理福建总督事务,以便让高其倬进京。但适逢在福建会同督抚甄别知府以下官吏事宜的钦差吏部侍郎史贻直,事毕返京,已到杭州,雍正帝立即下旨史贻直不必回京,返回福州;所有应奏事件,着具折具本陈奏。六月十八日,史贻直抵达福州府城。
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史贻直以到闽后水土不服、心悸日增奏请回京,雍正帝朱批称闻知其情,并告诉史贻直:
高其倬吉地亦选得上上之风水矣。因盛京三陵,命往观看,便道随路寻觅关外风水,或有上地,所以迟回数时,大概四月中五月初可回至闽任也。可支撑此两月可也。
雍正八年三月,高其倬才回任福建总督。
泰陵来龙,月永分千,万星拱辅,层伏层起,由亥之艮,又由艮之亥,正合紫薇天市二垣之局。
中间过峡行龙,或拥作金水联珠,或拥作水木清华,或开三泰宝帐,或开五老围屏,层层蟠曲,统九星二十八宿之全
右侧两条护龙,到穴前回身相迎,起两重案山
泰陵前面近处有两重案山,第一重为眠弓案,第二重为蜘蛛山
参与雍正皇陵卜选的地理先生,主要是形势技术,立向技术,都是三合技术,但是泰陵向水不合三合技术,只采用三合技术的旺相分金而已,没有强制改向。
至于民间最近两年流传的玄空、天星、三元等技术,皇陵一个也没有使用过,都是个别风水师自娱自乐的技术而已。
雍正七年,命怡亲王带领福建总督高其倬、户部主事管志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仍兼理钦天监监正事钦天监监正明图、户部员外郎衔任兼钦天监左监副任择善、内务府郎中海望、内务府郎中保德等人,于京畿附近重新相度万年吉地,范围很广,曾派大臣到东北盛京一带卜择、选出了11处备选吉地。最终选定易州泰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地。
《清世宗实录》记载:
雍正七年,十二月初二,壬寅日。
谕大学士等:
朕之本意,原欲于孝陵景陵之旁,卜择将来吉地。而堪舆之人,俱以为无可营建之处,后经选择九凤朝阳山吉壤具奏。
朕意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臣工,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今据怡亲王、总督高其倬等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等语。
朕览所奏,其言山脉水法,条理分明,洵为上吉之壤。
但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朕心不忍,且与古帝王规制典礼有无未合之处?
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
得旨,十八日,内阁九卿等上奏:
谨按《帝王世纪》、及《通志》、《通考》诸书,历代帝王营建之地,远或千余里,近亦二三百里。
如夏禹在浙江之会稽,而自启以下在山西之夏县,其同相去奚止千里;又商汤在河南府之偃师,太甲在济南府之历城,大戊在彰德府之内黄,武丁在陈州之西华,相去各五六百里;至若汉唐诸帝并在陕西,然汉高帝、文帝、景帝、武帝分见于今之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太宗、高宗、元宗分见于今之三原、醴泉、乾州、蒲城等处,其间相去远者四五百里,近亦二三百里。
地脉之呈瑞,关乎天运之发祥,历数千百里蟠结之福区,自非一方独擅其灵秀。
今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然易州、及遵化州、皆与京师密迩,实未为遥远。又泰宁山雄高群巘,抽脉自管涔恒岳而来,襟带百川,分水以拒马滹沱为界。相其形局,既属大地之凝庥,稽之典章,又合三代而同揆。
伏乞钦派大臣、遵照定制,敬谨办理。自集纯嘏于万年,流嘉祉于奕叶矣。
雍正皇帝下旨:
大学士九卿等,引据史册典礼陈奏,朕心始安。
一应所需工料等项,俱著动用内库银两办理。
规模制度,务从俭朴,其石像等件,需用石工浩繁,颇劳人力,不必建设,著该部遵行。
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雍正任命恒亲王弘晖、内大臣常明、尚书海望、查克丹、侍郎留保、德尔敏为承修大臣,以后又续派侍讲学士塞尔敦、朝阳、郎中苏尔泰、罗丹苏、住安图等人为监督。
雍正八年八月十九,雍正太平峪万年吉地,破土兴工。
(1)、怡亲王允祥,欲赐予泰陵附近下葬,但是允祥不敢答应。后在允祥诸子之中、再封一郡王,以昭恩奖
《清世宗实录》记载:
雍正八年,五月,丙戌日
谕内阁:怡亲王为朕办理大小诸务,无不用心周到。而于营度将来吉地一事,甚为竭力殚心。从前在九凤朝阳山,经画有年,后因其地未为全美,复于易州泰宁山太平峪,周详相度。得一上吉之地,王往来审视,备极辛勤。又恐随从人等,烦扰居民,将饮馔之属,俱不令前驱预备,常至昏夜、始进一餐。
其所择吉壤,实由王亲自相度而得,而臣工之精地理者,详加斟酌,询谋佥同。且以为此皆王忠赤之心,感格神明,是以具此慧眼卓识也。
其相近山水回环,形势联络之处,又有中吉次吉之地。朕以王经营吉地,实为首功,欲以中吉者赐之,王惊悚变色,惶惧固辞。
朕鉴其诚心,遂寝其事,已而在六十里外涞水县境内,得一平善之地。曰:此庶几臣下可用者,奏请赐给。
雍正八年,八月,辛亥日
于王(怡亲王)诸子之中、再封一郡王,以昭恩奖。弘晈著封为郡王,世袭罔替。
《清世宗实录》记载:
雍正八年,九月,乙酉日。
谕内阁:
朕览高其倬等所奏太平峪吉地事宜,甚属妥协。
大凡读书居官之人,通晓堪舆者甚少。即或知之,又往往以此为讳,不肯身任其事。高其倬乃封疆大臣,为国家树绩建勋,为己身扬名垂誉,原不必以此为宣力见长之地,乃其心以为国家之事,莫大于此。以一身协赞怡贤亲王,肩此重仕,筹度万全,无一毫瞻顾推诿之意。此实出于一片忠爱至诚之悃,不仅材识超群已也。高其倬、着赏给三等阿达哈哈番。
管志宁、明图、任择善、海望、保德等,地理明通,赞襄勤慎,一并议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