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 “急急如律令”:道教神秘用语背后的文化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杨公堪舆风作者:黄麟小博士 积善缘2025-02-09 20:27
探秘 “急急如律令”:道教神秘用语背后的文化密码
在各类影视文学作品中,当我们看到道士施展法术时,常常会听到一句充满神秘色彩的呼喊 ——“急急如律令”。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道教的法术体系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那么,“急急如律令” 到底有何含义?道士们又为何总将其挂在嘴边呢?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起源与演变:从官方套语到道教咒语
“急急如律令” 最初并非道教的专属用语。
追根溯源,它诞生于汉朝时期,原本是汉代诏书和檄文中常用的套语,“如律令” 的意思是按照法令执行,带有一种威严的、违律必究的强硬态度。
在那个时代,官方通过这样的表述来强调法律和政令的权威性,确保各项指令能够得到严格的落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官方套语逐渐被民间巫师所吸收。东汉时期,巫师们在举行 “墓门解除” 仪式时,会在解除文的末尾使用 “如律令”。
“墓门解除” 是殡葬中的一种厌镇仪式,目的是让人和鬼分道扬镳,避免鬼魂对生者造成灾祸。解除文里简单的 “百解去,如律令!”,便是将这种官方的权威语气运用到了驱邪避灾的仪式当中。
后来,道教吸收了此类咒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变格。
其中最常见的变化就是嵌入神名,像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 等。此外,还会在后面加上 “摄”“敕”“疾” 等字,进一步强化语气,表达出必须迅速按照咒语执行,不得有丝毫延误的坚决态度。从此,“急急如律令” 成为了道教咒语中极具代表性的结尾语,令鬼神迅速执行法术的指令。
另一传说:与雷部神 “律令” 的渊源
除了上述从官方套语演变而来的说法,关于 “急急如律令” 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幼学琼林》“天文” 篇中记载,“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
这里的 “律令” 本是周穆王时期的一个人,他以速度奇快而闻名,行走起来仿佛一阵风,疾如闪电。
清代的民俗考据书籍《土风录》里也有相关记载,“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
据说,律令死后化身成为雷部的神,还有传说称西北有一种神兽,形似马,脚不沾地,奔跑起来如同疾风,这便是律令变化而成。
所以,“如律令” 就被赋予了 “像律令一样迅速” 的含义。例如在《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中,“吾是九老仙都君,敕汝五方雷部神。
五方雷神速到坛,敢有后至先灭形。急急如律令。” 这句咒语就是要求五方雷神不得有丝毫拖延,必须立刻降临,以 “急急如律令” 收尾,强调了要像 “律令” 那般迅速执行。
道教咒语的威力与广泛应用
在道教的观念里,咒语拥有着强大的威力。
《太上正一咒鬼经》中曾描述:“吾含天地,咒毒杀鬼方,咒金金自销,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灭,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缚,咒鬼鬼自杀,咒祷祷自断,咒痈痈自决,咒毒毒自散,咒诅诅自灭。”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道教对咒语力量的高度推崇,认为它能够影响世间万物,对金属、树木、水火、山川乃至鬼神等都能产生作用。
道士们相信,有法力超凡的尊神会将秘藏在天上的咒语传授下来,一旦念动咒语,就会有几万甚至几百万的天兵天将听候差遣,前来服役。
基于这样的信仰,咒语在道教的法术体系中不断丰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道教的各种仪式和法术中,咒语无处不在。
结坛时有净坛咒、镇坛咒;登坛之前要念卫灵咒;画符有专门的书符咒;步罡踏斗也有相应的步罡咒;诵经之前要先念开经玄蕴咒;而召将咒更是多得和道书记载的天将神吏数量一样。
无论是杀鬼制魔、捉妖降邪,还是祈福禳灾,都有对应的咒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咒就没有道教的法术,咒语是道教法术施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不仅如此,咒语还深深渗透到了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正一派道士擅长诵咒,而全真道在授戒时也有相应的咒语。这表明咒语在道教的不同流派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贯穿于道教的修行和实践之中。
念诵禁忌:不可随意呼喊的神秘咒语
然而,“急急如律令” 这句咒语并非可以随意念诵。
因为道教的咒文代表着三界诸天上帝的威灵,只有那些受过法箓、道戒,并且拥有相应法职的道教法师,才有资格向鬼神发号施令。
如果普通人随意念诵,就如同平民百姓假传圣旨,不但鬼神不会听从号令,而且还可能会招致天谴冥罚。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中明确记载:“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半纪。”
这意味着行法的法官道士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刻称念 “急急如律令”,都要减少寿命六年,更何况是一般的信众呢?
所以,对于一般的信众来说,在诵经时如果遇到 “急急如律令”,直接跳过不读即可。
万一不小心口误念出,也不必过于惊慌,只要随即忏悔,便可以免除可能带来的殃咎。
“急急如律令” 这句简短的话语,从汉代的官方套语,历经岁月的流转,演变成道教神秘的咒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它不仅是道教法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道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独特符号,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品味。
赣南杨公风水推荐藏书
#杨公堪舆风水 www.ygkyfs.com
#于都杨公风水 www.ydygfs.com
于都赣派风水师 于都杨公风水杨公风水专家
杨筠松风水 三僚风水风水专家 著名风水师
形势派风水寻龙点穴高手赣州排名兼职杨公
于都杨公风水发源地杰出名师周易经学风水
杨公风水分金真传 赣南杨公风水 于都堪舆
杨公风水论谈 杨公风水 大富大贵杨公案例
正宗杨公风水水法 于都堪舆风水 杨公风水
择吉择日师研讨理气堪舆风水师峦头风水师
江西省于都县杨筠松文化研究协会 陈蔚明
江西省于都县黄麟堪舆风水文化研究学院
#积善缘日课馆 #黄麟小博士
电 话: 15579467658 15279708575
Q Q: 2294300980 1308770460
道教手绘开光灵符有求必应广结善缘
#太岁符 #催贵人符 #防小人符 #开运吉符
#生意兴隆符 #追债符#断情符 #求升职符
#辟邪符#平安符 #招财符 #壮胆符 #利人缘
#官司必胜#生意兴隆符#收惊符#旺桃花符
#破邪镇宅 #防破财符 #考试符 #防小人符
#和合符 #收惊符 #化解克夫 #小儿夜尿符
#心灵开窍符 #镇宅化煞符 #渡劫化灾难
#保命护身符 #超度婴灵符 #赐符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