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风水组曲---兼论风水的胎息孕育原理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黄麟小博士作者:江西于都杨筠松风2019-10-30 12:25
寻乌风水组曲---兼论风水的胎息孕育原理
风水之美在于融山水于法度之中,弹奏着大自然的和谐乐章。当我走近寻乌就发现山水之美是风水的重要元素,风水师的责任是顺应自然,找到那方藏风得水之地。
从寻乌所考察的阴阳宅基地的风水情形来看,均为秉承杨公风水理论和风水布局的优秀作品,值得风水研究者仔细揣摸。
依山傍水的周田村
周田客家古建筑:一本民俗吉祥文化的活书
周田客家古村,是江西省政府批准的江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它处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村子群山环抱,奇石、秀峰、围屋、古树点缀着这片客家乐土。
周田河静静地从村中向南流过,汇入东江之源—寻乌水。周田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赣、粤、闽的“三省通衢”之地,古驿道从村旁经过,承载了漫长岁月风雨的吹打,见证了周田的兴盛之变。
周田人借助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住宿饮食为基础,积极寻找商机,参与经商,涌现了一批富商,而这些富商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文化人的远见卓识,建造了一批充满艺术魅力的方形围屋,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和物质财富。 周田村在3平方公里之内建有二十八座方形围屋、学堂四座、茶亭一间、客栈四栋、药栈一间,水车油坊一座,古寺庙五处。
我在寻乌采风时,老听到当地老表说的一句俗语:“项山的糯,三标的货,周田的屋,长畲的谷”。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周田古建筑在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周田客家古建筑形成了一组客家风格的建筑群,类型丰富,艺术价值高、规模大、数量多。自明朝万历年间开村至新中国成立,在方圆三平方公里之内建有二十八座方形围屋(现保存完好的有十五座)。
周田村的方形围屋,一般都依山而建。对建房的选址都非常讲究,按客家建房的传统,先请风水先生察看地形,对屋后山脉,屋前水系风向、道路进行综合考虑。大厅和门楼的朝向更是至关重要。围屋均为砖石土木结构,二层。盖瓦披屋顶,周边为正方形,边长一般为30至60米,占地面积1.5至6亩。平面布置一般以大厅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线。左右对称,形成平面为正方形的方形围屋。主建筑以大厅为主,有二进、三进,最大型的达四进。厅门口有大院,大院的周围是围墙和门楼;围墙之外通常连有池塘,门楼之外一般有水井。
围屋大厅门口牌楼和牌楼左右靠大院的正立面组成整座围屋的正立面,是围屋最重要的部位,也是整座围屋的精华所在,大门、牌楼、门楼都建筑得雄伟壮观。大门用红条石精心打造,外墙均由红条石和青砖砌筑,先用红条石砌筑至一米高左右,然后用青砖砌筑,用大方砖饰面。大方砖的品质,颜色要经过严格挑选、精心磨制、有棱有角、表面非常平整,砌筑在一起,严丝合缝,历经几百年风雨,砖缝至今连刀片都插不进,大厅门额正上方有一块石刻牌匾,匾上刻有大字,一般为四个字组成的吉祥词,有的代表建设者的名字,有的代表建设者的心愿。石刻牌匾的左右两侧通常刻有围屋的准确建筑年代以及题词人的姓名,已经成为考证这些围屋建筑年代的主要依据。但有的词并非建筑年代所题,而是建设者的后代所题。牌匾的左右镶以砖雕,每块砖雕都有相应的历史典故,内容相当丰富,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亭台楼阁形似神真,艺术境界之高难于描述;堪称砖雕精品;石刻牌匾上方砌几层精制的雕花砖,其上再砌一排大方砖饰面,上面做小披檐伸出。屋脊呈弧形状,两端微微上弯,屋脊上砌一排灰黑色玲珑砖,脊中、脊端、檐角均饰“螭吻”(雕刻的动物)。
据说“螭吻”是灭火压邪的祥瑞之物。门楼是围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门楼的朝向非常讲究,一般要请地理先生察看。 围墙之外便是池塘,主要作用是与围墙共同组成正面防御系统,同时具有蓄水、养鱼、防火的功能,还可以起调节小气候作用。
周田方形客家围屋是宗祠和民居合一的建筑,大厅起宗祠的作用,两边的厢房就是民居。围屋的建设者希望后人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创业精神,和平相处,团结协作,万载兴隆。从正面高处看围屋,屋脊是一进比一进高,最后一进屋脊最高,形成后高前低,显得更有气势。整座围屋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围屋一般有20至50个房间,村中最大的围屋— —下田塘湾,占地6亩,长宽各为60米,有八厅十二井,共有50个房间(不含舍屋),堪称方型围屋的经典之作。
潘氏宗祠: 客家宗族历史文化的缩影
客家人对祠堂有着特殊的情结,这种情结就是血缘纽带。它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以祠堂和祖先为核心形成了强大的家族聚合力。它不仅维持着宗族的伦理秩序,也维护着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成为激励族人上进,报效国家的家族精神和物质支持的动力。这种强烈的崇宗敬祖理念,源于中原,客家尤甚,以至客家人在对祠堂的修建时,力求尽善尽美。“宁可自己屋陋,也不让祖先祠堂寒酸。”一位潘氏老人语重心长对我说。
寻乌吉潭镇上车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993年第二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233平方米。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纳风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正中是3开间的砖混建筑,设有廊门和抱鼓石,阶前立有一对红石狮。进入宗祠,前后两进,这是赣南宗祠的常见格局。中间的宽大天井,成为孩子们的嬉乐场所。上厅祖龛中,放置着寻乌潘氏开基祖潘任的牌位。
当我们怀着祟敬的心情走近潘氏宗祠,仰首便见明太祖朱元璋亲笔书写的“忠节”牌匾,这块系朱元璋手迹的牌匾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被潘氏后裔代代传承视为生命地保护着,在文物被破坏的最严重的文化大革命中都没有受到伤害。潘氏后裔为了纪念潘任这位“忠节”先祖,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在黄金潭建造了“潘氏宗祠”。经测,潘氏宗祠水口定位水局,子山午向兼癸丁,庚子土龙,属杨公风水龙水同局。
维修的祠堂基本保持了旧制。外墙的石窗是通雕图案文字装饰,大梁童柱上端镶作栌斗来承托上面的界梁,承托桁的驼峰也雕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卧狮,狮背上驼着一朵盛开的荷莲,三界梁上的脊柱山雾云与四界梁上的驼峰相连,增加界梁的稳定性,成为赣南祠堂建筑的一处地方特色。潘氏宗祠正屋的两侧扩建有横屋,其间有长形天井,是反映赣南祠堂从民宅发展的阶段性典型建筑。
宗祠地处村子水口附近、一处风景优美的环境之中。这里旧有八景,它们是项山甑、黄金潭、鹧鸪岽、五指峰、片月池、莲花寨、金刚山、阳古岽,历代文人对八景也均有诗赞。
据《潘氏族谱》记载,寻乌吉潭潘氏一脉,祖籍为河南,开基于南宋末年。先祖潘任是文天祥部下的将军。当时,迁居福建长汀的潘任在长汀招募义军抗元,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后又投入文天祥的抗元队伍,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文天祥在于都大败元军,收复了于都、兴国等地后,潘任率军驻扎寻乌一带。祥兴二年,南宋灭亡,潘任闻讯后率军寻找皇室后裔无望,在寻乌解散了队伍。潘任与儿子便隐居寻乌项山,不久潘任忧离人世,葬于上车村乌石岗。一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为表彰潘任的抗元忠君,谥号他为“忠节”。
潘任开基寻乌700多年,30余万后裔分布于赣、粤、闽、桂、川、滇、湘、浙、皖、鲁、陕、港、台等地和旅居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尤以广东客家地区为多。
寻乌潘任墓:诠释风水的胎息孕育原理
水口树
寻乌县的潘氏是一个很兴旺发达的家族。2006年12月,寻乌潘氏开基祖潘任墓被公布列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潘任墓位于寻乌县吉潭镇黄金潭上车,夫妇同穴。 我们考察后发现文保单位潘任墓其实是一片墓葬群:潘任随军的儿子十三郎和海六郎、成二郎同墓共碑,潘任母亲邱氏、二世祖妣谢氏、五世祖李氏三祖妣同茔。
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一共有121处,清代赣州寻乌潘任墓葬群和宋代九江庐山周敦颐等6座古墓葬属于省级保护单位。有一位民俗文化学者对我说道,潘任墓能和理学大家周敦颐的古墓葬相提并论受到保护,其文物价值可见非同一般。随着近年来赣州风水品牌走向世界,域内外已有不少人慕名前往参观考察。
据史料载,寻乌潘姓的开基祖潘任是南宋的兵部尚书,字肩宏,祖籍河南,原籍福建长汀三州,是宋淳祐时状元、秘书阁学士潘同之孙,南宋后期皇室护卫潘毅之子。南宋德祐年间,元军攻陷都城临安,俘南宋6岁的小皇帝。谢太后下诏勤王,潘任积极响应,在汀州率领兵奋力阻击元军,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潘任随文天祥辗转广东梅州,进兵江西,在寻乌吉潭、项山等地布防,激励民众抗元。不久元军李恒从赣中调重兵攻打兴国,潘任掩护文天祥边战边退,再次转入广东境内。景炎三年,宋端宗去世,其弟赵昺在广东雷州半岛东登位为帝,晋升潘任为兵部尚书。潘任很久以后才得知皇帝一行在崖山全部遇难,文天祥兵败被俘,小皇帝投海殉国。潘任悲痛欲绝,遍寻赵氏后裔及同僚,走到寻乌项山时,不得已就地解散部队。潘任带着随军的儿子从此在项山田寮下定居。宋亡后,潘任终日忧郁,绝食而终。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潘任坚决抗元、忠于宋朝的气节,颁布“忠节”谥号,对潘任予以了极高的评价:“忠臣矢志,爱国亡家,良将捐躯,成仁就义。”
说起潘任墓,还有一段故事。相传潘任的孙媳妇是一个十分贤淑的客家女子,那一年,一衣衫褴褛的外地人来到项山欲投宿,村里的何姓、刘姓都不让其进门,心地善良的潘氏媳妇接纳了这位外地人。没想到这外地人一住下来就不想走,潘氏媳妇不但让这素不相识、脏兮兮的人住在家里,还每天有茶饭招待。这个外地人在离开项山的前一天晚上才对主人说;你这一家人心肠好,我就是要回报你们才在你们家住了这么久,你们潘氏人丁稀少,势单力薄,但是福人得福地,多日来我已觅得一风水宝地,可让你们这一族人丁兴旺、大富大贵。潘氏媳妇这时才知道这是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是在那一天的夜晚才指点这块地方的具体位置的,也就是今天潘任墓的位置。
风水就是要寻找有生气的吉祥宝地,有生气的风水学就是阴阳交和之处,这样的吉地还可以福佑子孙。风水讲究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其中点穴最难,但是最为重要。风水认为要选择有生气的吉祥之地,居住在吉穴可以交伴好运,葬在吉穴才能使亡者安息,并且可以保佑家族子孙。一般吉穴应在“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环抱之中。这样的地形多半是群山环绕的盆地。
从山形水势上俯视,这一块地形犹如一女性的身体结构,穴场,正处于女性身体的阴部。
这正是体现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风水学灵魂和核心,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对风水环境的追求,尤其重视对优美自然环境的追求。“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风水中的“大地有机”自然观,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表现,不仅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把天、地人看作是有全息同构的关系. “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 风水的穴场其实如同中国中医中人体的360个穴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要把山脉水系看成一个人体,顺应自然经络走势的地方就是穴场,但是结穴最好的穴场相当于大地母亲中的阴部。
此话何讲?
风水思想将大地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易经》云:“坤地也,故称呼母”。唐代卜应天撰写、清代孟浩注解的《雪心赋正解》里提出了风水的胎息孕育原理:“体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著于地,有万水千山。……胎息孕育,神变化之无穷;生旺休囚,机运行而不息……胎,指穴言,如妇人之怀胎……;息,气也,子在胞中,呼吸之气从脐上通于母之鼻息,……故曰胎息。……孕者,气之聚,融结土肉之内,如妇人之怀孕也。育者,气之生动,分阴分阳,开口吐唇,如妇人之生产也。……夫山之结穴为胎,有脉气为息,气之藏聚为孕,气之生动为育,犹如妇人有胎、有息、有孕、有育”。山体大地有如人的身体一样,也有胎息孕育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人体也如地里山川一般,在中医的穴位里表现得很明显。人体经络分为十四经脉,行走于四肢的十二条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加上行走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任脉和督脉合称十四经脉。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路线,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穴位就位于这些经络上,很多穴位的名称本身就指地理用词,如少泽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等。风水学就是有生气的地方,而人体中孕育生命是子宫,最有生气的、阴阳交和的地方则是女阴。
因此寻找到的吉地即风水穴应与女阴部位相像为最佳。这也包含了远古时代人对女性生殖崇拜的因素。风水穴集中体现了风水中的性隐喻。黄妙应在《博山篇》中讲道:“天下道理,阴阳五行,不离一圈。这一圈者,生死之窍。……这一圈,天地圈:圆不圆,方不方,扁不扁,长不长,短不短,阔不阔,尖不尖,秃不秃,在人意会,似有似无,自然圈也。阴阳此立,五行此出。圈内微凹,似水非水;圈外微起,似砂非砂。”这个“圈”, 指的就是女阴,最后作者反问“善知识,知之乎,不知之乎”,在封建主义时代讳谈性,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孟浩在《雪信赋正解》中不但所画的穴形图则与女阴外形极为相似,而且他在文中描述的“由化生脑、八字水、圆球、蝉翼、明肩、葬口、太极晕以及明堂”所构成的穴形,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幅写意的自然主义的美术作品 。这又涉及到了古人的生死观,古人相信生命循环,死后会转世投胎因此“视死如视生”,葬地越有生气越好。而地形貌似女阴的吉地,则代表着生命出生的地方,也就是生气旺的吉穴。所谓女阴是“生我之门,死我之户”,这在阴宅风水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受到高人指点的潘氏媳妇于是请求这块地盘的主人何氏,请求他赐一小块土地安葬公公。根本不知道真相的何氏很爽快地答应了潘氏媳妇的请求。潘氏后裔说,他们是祖上积了德才有德泽绵长的后福。潘任的子孙从此在寻乌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七百多年来潘氏后裔发展到今天人口已达30余万人。潘氏家族不仅成了寻乌县的名门望族,而且后裔走出深山到海内外闯荡,人才辈出。
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潘任墓是明代迁葬、清代重修的。水是风水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流的大小、方向,水口出处的形态、位置,能和穴场达到最完美的结合,才算是选到了好穴场。潘任墓是在青山环抱中的一个小山包上,吉潭河环绕着潘任墓流淌。碑联为:“金藏燕泊第,石筑鹿鸣轩”。经测,其水口定位木局,癸山丁向兼子午,壬子木龙,龙水完全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