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炳辉:“地理”一词最早产生于何时?
来源:杨公堪舆古风水研究学院作者:黄麟堪舆风水2021-01-27 15:09
叶炳辉:“地理”一词最早产生于何时?
杨筠松在唐朝任国师,掌管“灵台地理事”,但“地理”一词的来历早于唐代,最早见于中国《易经》。
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它是中国传统的特色文化。
唐末五代,我国的堪舆、地理文化最为兴旺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形成了一个影响深广,绵延千年的流派——"形势派"。
"形势派”又称“峦体派”,通常称为“赣派”(或称“江西派),流传甚广,并一致公认“赣派”始祖为杨筠松(号“救贫”)。
形势派主要告诉人们怎样在自然资源界中,寻找一处适合生活、工作的环境,以达到“地灵人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地。
杨筠松撰写和留存下来的经典著作“两经”(《撼龙经》、《疑龙经》)、“五诀”(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定向),体现了古代地理“形法”(赣派)的优点,形成杨筠松地理文化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
截至清末,中国上百个城市、2000多个县、数万个村、镇,以及数以万计的军事设施,大多由“地理”大师精心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这些旷世佳作,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其中已成为当今美丽城镇、文化名村、旅游胜地,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载入史册,恩泽子孙,惠及后代。
杨筠松创立的“形势派”地理文化(简称“杨公地理”),在中国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兵事涵盖与兵事相关的山岭、河流、城池、关隘全、津渡等;
二、人文涵盖宗祠、书院、学宫、寺观、塔桥、坊表、古迹、遗址等;
三、宅地涵盖民居、庭园、亭台、楼阁、园林、匾额等;四、墓陵涵盖墓葬、陵园、穴地等。
对“杨公地理”的运用,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为原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为中国社主义新时代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