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年比较特殊,主客运相同的,第一运是木运,由此往下推,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第二运为火,后面相继是土运、金运、水运。主运和客运叠加起来,形成如下格局:初运:主运为木运(风),主运为木运(风)——大寒日起(2022年1月20日-2022年4月2日),具体时辰是申初初刻起。二运:主运为火运(热),主运为火运(热)——春分后第十三日起(2022年4月2日-2022年6月15日),具体时辰是申正一刻起。三运:主运为土运(湿),主运为土运(湿)——芒种后第十日起(2022年6月15日-2022年8月30日),具体时辰是酉初二刻起。四运:主运为金运(燥),主运为金运(燥)——处暑后第七日起(2022年8月30日-2022年11月11日),具体时辰是酉正三刻起。五运:主运为水运(寒),主运为水运(寒)——立冬后第四日起(2022年11月11日-2023年1月20日),具体时辰是戌初四刻起。2022壬寅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壬寅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每年主气相同,客气循环变化,今年壬寅年的客气第三气是少阳相火,主管上半年;客气的第六气是厥阴风木,主管下半年。这样又形成以下情况: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 客气少阴君火——大寒-春分(2022年1月20日-2022年3月19日)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春分-小满(2022年3月20日-2022年5月20日)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阳相火——小满-大暑(2022年5月21日-2022年7月22日)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大暑-秋分(2022年7月23日-2022年9月22日)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秋分-小雪(2022年9月23日-2022年11月21日)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小雪-大寒(2022年11月22日-2023年1月19日)就是说,2022壬寅年六气以风为主,不仅全年风大,而且还会风纵火势,火借风威,导致气温相对偏高,春天来得也比较早。
即使有倒春寒的现象,被风热一吹,也成不了气候。到时,或许全球变暖仍然是热议的话题。
马上进入2022年,全年气候就是温热、风热的环境,所以仍然需要防范病毒变异传播等问题。2022壬寅年,初运的主客运都是木运(风),初之气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有明确记载:「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火木同德……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疼,血崩胁满,肤腠重创……」可以看出来,春天风大,与火合势,就是温热之春,温病容易多发。虽然没有记载初之气有瘟疫发生,但提示「温病乃起」。壬寅年气候大环境对人产生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讲两点:第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第二,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这两句话来源《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个问题,还是要关注当下,就是2021年辛丑年终之气,主客气都是太阳寒水,寒冷叠加,气温都是断崖式变化,从全国的大降温、东北的暴雪等都能感受到,所以这个冬天要注意保暖,一定不要让腰椎、关节受寒、受湿。一旦受寒,寒伏于体内,等到明年风热、暖春早到,阳气外出,寒邪也发于外,寒暖合化而成温,所以温病一触即发,而且重阴而变阳病,发病于肝,出现目赤肿痛、阴虚失眠、两胁胀痛等症状。前面分析了,2022壬寅年,少阴君火与厥阴风木交织,特别容易伤于风。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乃为他病。春伤于风,夏生飧(sūn)泄,是重阳而变阴病,发病于脾。肝木之气,本应上升,但风太过,肝木伤于春风导致不升反降,则不能克脾土,肝郁会引起脾虚,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就会埋下病根,等到夏天病发,出现消化不良、肠鸣腹痛、大便溏泄等问题。所以明年春天,做好防风准备,随身带个围巾/丝巾遮护颈项,防止风邪从风府、风池穴侵袭。根据今年运气特点,选用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升明汤调理:升明汤主要就是针对: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气郁化热,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胁满,呕吐,胸臆不利,耳聋,目瞑,口渴,身重,心痛,阳气不藏,疮疡烦躁。除了外用升明汤,还可以借助艾灸、针灸、导引、推拿等方法调理,同时注意度的问题。②起居有规律,不要熬夜,睡好觉,是最补的,同时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