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伤“心”,还伤脾胃
闷热潮湿、阴雨绵绵的季节会让人体心脏的负荷增大,所以气压低的时候,不少人会感觉胸闷,心血管病患者可能更会产生憋闷、气喘等不适症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提醒大家,黄梅天也容易产生压抑、焦虑、烦躁等情绪。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很容易诱发心脏病,要注意心态的调节。此外,湿热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喜欢开空调。室外温度高,室内有空调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如果过大,也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孙刚提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如果本来脾胃虚弱的人可能会出现“脾虚湿困”的问题,比如食欲减退,精神倦怠,全身乏力,舌苔白腻或黄腻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中医药调理,会带来更多健康问题。
七个健康习惯远离湿邪
那么,如何在黄梅天预防“暑湿病”的发生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杨晓辉介绍说,生活中这些健康的习惯有助于远离湿邪。
1、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久呆。
阴雨天气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也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
2、保证睡眠。
中医认为,缺觉容易伤脾,通常熬夜后所表现出的乏力、无神、肢体困重等,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子午觉是中医养生学的一种说法,指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
3、均衡饮食。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吃些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而这些所谓的美食是最不易消化的,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清粥小菜清肠胃,清淡饮食的好习惯有益健康。
4、少吃生冷。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会使体内的湿气加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除了冰淇淋、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生冷食物外,还有一些食物属性寒凉,如瓜类、海鲜等,如果在不对应的季节食用这些食物,会使体内湿寒加重。
5、不要贪杯。
过量饮酒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热论》中记载:“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与之相抟。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6、坚持锻炼。
四季都要坚持体育锻炼,通过养肾来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顺畅气血驱湿邪的目的。
7、不久坐。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头晕;气血不顺畅也会增加湿邪的侵袭。久坐办公时起身运动一下,有助于身体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