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却觉得不舒服是为什么?
来源:杨公堪舆风水文化研究 黄作者:杨公堪舆风水 黄麟2020-05-22 08:37
没病却觉得不舒服是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最大的特色是“治未病”,但跟现代人略有不同的是,在上古真人看来:病,是身体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而身体的小问题,他们看作是“疾”。现代人将身体的大小问题通称为病。当然,有些小毛病我们也有另一种说法,即“不舒服”或“亚健康”。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在“不舒服”、“亚健康”和“疾”这三者之间划上“约等于”符号。这样一来,就更加明确了上古真人的主张:在病还没有生成的时候,就将那些不健康的“胚芽”扼杀在摇篮中,防止小疾成大病。
之所以在说情志养生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亚健康,是因为这些连医生也查不到原因的“不舒服”,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病”的征兆。而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更是如此,它的作用不仅被很多普通人忽视,即使是很多专业的医生都不知道情志是一把利刃,是致病的根源,可以杀健康于无形。而情志又是一把双刃剑,虽能致病也能治病,很多无药可医的疾病,只要开上一付“情志妙丹”,马上药到症除、疾病全无。那么,这些情志到底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呢?按照《黄帝内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尽管在五种情志之中,喜属于唯一一种良性的情志反应,但过喜则能伤心。《黄帝内经》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说的就是如果一个人嘻笑不休的话可出现心气涣散,神不守含。进而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病症。成语“得意忘形”,实际上也是在说一个人因为大喜而神不藏,不能控制形体活动的生理现实。这就是中国人经常说“乐极生悲”的道理所在。
大家都知道水火不相容,也就是五行中说的“水克火”,恐在肾属水性,而喜在心属火性。那么,当出现喜伤心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治疗的方式就是“恐胜喜”。什么意思?就是“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说得明白点,就是吓吓过喜患者。让其从那种欣喜若狂的病态中解脱出来。这一点,为大家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范进在中举之后,狂喜至“疯”,对此,其岳父的当头棒喝以恐疗治而使其恢复如常。
怒为什么会伤及肝?《黄帝内经》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也就是说人在暴怒的时候,肝气就会勃发,气血就会上扬冲击头脑,轻则眼冒金星、头昏脑胀,重则胸闷气短、昏厥死亡。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影视作品中见到的情景或许印象更深刻。古战场上,主军帐内,一个正在疗治金疮的主将,在听到自己手下的爱将投奔敌营之后,往往是怒发冲冠,金疮破裂,命悬一线。
对于怒,我们至少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人如果在发了怒气之后哭了,那么,这次生气大体就算是过去了。这种情形特别在女性朋友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
怒在肝属木性,悲在肺属金性,因为“金克木”,所以“悲胜怒”。所以,对怒症的治疗原则是“悲胜怒”,治疗方法是“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即用悲伤心情和诉说苦衷之情的方法来消其怒气、软化怒症者,对方大多会在“爱的呼唤中”被感动,从而于事于健康而“相安无事”。
通常人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两件事情要告诉你,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坏事,先听什么。你去观察,大多数时候,中国人都会选择先听坏事,喜欢好事在后头,很多人将此理解为一种“先苦后甜”式的做人做事风格。实际上,在这见惯不惊的事例中还蕴含着养生大道,即喜胜悲。坏事引起悲伤,而好事可以引起欣喜之情,人在悲伤的时候,需要好的情绪即喜来平和,从这里你就感知中国人的智慧。
之所以是如此,喜在心属于火性,而悲在肺属于金性。“悲则气消可伤肺”《黄帝内经》说:“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悲伤过度的时候,就会因为正气的消散而生病,出现一种心灰意冷,甚至悲观厌世的心境。而这个时候,如果还是老一套,一本正经地说一些劝慰的话,大体是白费口舌。只有用喜来平和,这就是民间很多地方,在失去亲朋好友或者失意沮丧的时候,会有“冲喜”做法的原因。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过度悲伤,因郁郁寡欢而早天废命。而同患悲气的贾宝玉,因开心快慰之“冲喜”疗法,则起到了明显的缓解作用。否则,以宝玉之情种,如何能躲过此关?
思则气结。从病理上看,思虑过度而至劳神,则伤损心牌,引起气机郁结,身体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脾气不运的情况,继而出现心神失养等疾病的症状。这就是很多科学家在潜心研究一个东西的时候会废寝而“忘食”的生理原因,也是很多相思的女孩,脘腹痞胀,能三两天不吃饭地呆在闺房不出门的道理所在。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拿身边常见的失恋来看,一般会有这样的画面:姐姐、妈妈等轮番上阵,说一些“两个人的事情,哪能想怎样就怎样,事情已经如此,总不能不吃饭呀”之类的话。你去观察,往往是苦ロ婆心没有什么效果。而爸爸却生气地并狠狠地说一些:“身体是自己的,这么久一封信一个电话都没有,为这样的男人值得吗?”之类的话,渐渐地,失恋女孩的那扇门就会被打开。
这是为什么呢?怒胜思。怒在肝属于木性,思在脾属于土性,“木克土”而怒胜思。爸爸的话,是在孩子“过思”的时候,调集了其身体内的“恨”,让其气结的情志得到平抑,进而从思虑的病态中走了出来。中医上甚至讲“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就是说,还可以采用激将法、欺辱等方法触怒思症者,不仅是相思病,现在的疑心病、强迫症等都可以用。
第五、恐伤肾,思胜恐可养肾
如果见到过被吓到的人,你就会发现,那些受到恐吓的人,往往在瞬间险色就会变得苍白。被恐吓的人几乎没有面色红润的。不仅是脸色有变化,甚至还有吓死人的事。所以,惊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很严重。
如金元时期有一位叫张子和的名医,曾治疗一位女病人。该妇人因夜宿客栈时,遇盗贼放火抢劫而受惊恐过度,从床上摔下来。从此以后,只要听见有一点响声,便会惊倒,不省人事。用各种药物治疗一年多而不见效,迫使家人行动都蹑手蹑足,不敢碰出一点声响。张子和认定其为惊恐所伤,采用“思胜恐”法治疗。他叫两个侍女,抓住病人的两手,按在高椅上,面前放置一小茶几,说:娘子请看这里。便用木块猛击小茶几,病人大惊,张子和忙解释:“我用木块击茶几,有什么可惊慌的呢?”待她稍平静后,又击一次,引起的惊恐就轻缓些了。
再等一会儿又持续击了三五次。以后又用木杖击门,进一步叫人在她背后敲击窗户,病人逐渐变得安定。当天晚上又叫人敲击她的窗子,病人也逐渐习惯,不再晕倒。一两天之后,妇人即使听到打雷也不惊惧了。
中医认为,恐则气下,所以恐惧过度的时候,肾气不固而气泄于下,肾精不能上奉,出现心肾不交的情况,那么,在病理上就容易出现二便失禁、精滑遗泄坐卧不安等严重的症状。这个时侯,采取的方式就是“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也就是入们平常所用的,在一个人恐惧的时候,告诉他们要“思前想后而后行”来安慰和劝服恐惧者。
情志致病更治病,从喜、怒、悲、思、恐出发,我们知道:心属火,在志为喜,喜悦则心和;肝属木,在志为怒,怒息则肝泰;肺属金,在志为悲,悲解则肺舒;脾属土,在志为思,思静则脾健;肾属水,在志为恐,恐安则肾萌。五种情志首尾相接,前后相应,组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健康“呼啦圈”。“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宅”。就像生活要安居オ能乐业一样,只有“五主”(喜怒悲思恐)在其正位,才能安其“五宅"(心肝肺脾肾)。
所以,一个人如果活动适度,情志如常,身体自然就会健康。